當然在前述定義下,難免會有例外。例如小林村地滑係屬於一種深層滑動,乃是公認的事實,但是它卻在猛烈暴雨的助威下,完全潰散於無形。推測其發生滑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係由順向坡與逆向坡共同組成一個長型V槽,由於岩層受到旋扭式地質力(Vortical Stress)的作用,遂造成螺旋狀的垂直張力裂縫,其深度可能達數百公尺,於飽水後突然發生快速運動,並且由地滑轉變成土石流。
另外再舉一個例外就是草嶺地滑,它是在規模7.3的地震力之強烈搖晃下而呈現全體潰散,其滑動面切入岩層,形成順層的平面型滑動。上述兩個例子,因為滑動速度都很快,而且運動距離也都很長,所以比較容易潰散。台灣大部份的深層滑動之運動距離都不長,所以滑動體容易保留原型。
深層滑動體的檢出方法非用衛星影像難竟其功;主要是因為衛星影像有廣域鳥瞰的優點,加上太陽光陰影的加強,使其立體感十足,所以比較容易鑑別深層滑動體的滑崖、型體、以及其本體與周緣不動體的斷錯關係。這些表徵都是鑑定及檢出深層滑動的重要指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