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過地形圖, 它是利用等高線, 加上人文資料的註記, 來呈現具有三維特質的地形地物. 凡是千行百業, 甚至日常生活都用得到它.
遙測影像則是利用特殊的取像儀器, 從空中取得地球表面的映象; 根據載台高度的不同, 遙測影像可以大略分為衛星影像及航空照片, 分別簡稱為衛像及航照. 前者由高度達數百公里的人造衛星所取得, 後者則是由飛機於大約3公里的高空所取得. 我們所看的地形圖其實就是從航照上測量而產製的.
地形圖既是利用等高線繪製而成, 所以地圖的比例尺就限制了地形圖的精度, 例如一般等高線的線條寬度大約是0.1mm, 所以在一千分之一的地形圖上只能表現10公分寬的地物, 一萬分之一的地形圖則只能顯示1公尺寬的地物, 所以在1公尺的水平距離內, 就無法展現地形高程的變化, 也就是說無法表現細微的地形變化. 何況一般在繪製地形圖時, 其測點大多只佈置在地形坡度有發生明顯轉折的地方, 同時等高線的間距大都在1m以上, 因而更失漏了很多地形上的細節.
遙測影像的精度則受限於像元 (Pixel) 的大小. 像元是取像儀器所擷取的地面上之一個瞬時視域之大小, 即影像上一個像素的大小. 而目前精度最高的商用衛星影像, 其像元大小為地面距離41公分, 我們稱之為地面解像力 (Ground Resolution) 或空間解像力 (Spatial Resolution). 可見遙測影像所能表達的地形變化遠優於(細於)地形圖. 例如從地形圖上無法辨識崩塌地及土石流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但是從衛星影像上卻可以.
再者, 衛星影像幾乎每天即可取得同一地區的一張影像, 也就是地形地物如果在一兩天之內突然發生變化 (例如發生天災或火山爆發), 就可以被衛星影像所偵測到. 相較於衛星影像, 地形圖就沒有這種即時性及機動性. 地形圖如果能在10年內重測, 已經是很快很快的了.
以上的分析是否表明地形圖就可以不用? 其實答案卻是否定的. 因為地形圖對遙測影像的判釋幫助很大, 理由是遙測影像上沒有等高線及人文資料的註記, 必須經過判釋之後才有意義. 但是影像的判讀者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及經驗的累積, 才有能力從影像中擷取資訊, 所以並非一蹴可幾. 其解決的方法就是, 判讀者可以配合地形圖上的資訊進行影像判釋, 由此了解地形地物的影像特徵, 因此可以儘速的進入狀況. 可見地形圖與遙測影像必須相輔相成, 無法取代對方. 如果兩者互相配合, 則影像判釋的能力就可以加倍, 甚至更大.
因為大家都看慣了地形圖, 所以無需贅述. 本網誌專門以遙測影像為對象, 向各位讀者介紹, 如何從遙測影像上研究現代風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