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香港寶珊道地滑的回顧--敬賀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成立
圖四 從寶珊道(十字)高處可以鳥瞰維多利亞港 (Google Earth)
圖三 寶珊道上邊坡的匯水窪地及舊地滑的疤痕 (Google Earth)
圖二 1972年地滑的舊疤痕 (Google Earth)
圖一 1972年6月18日發生的寶珊道地滑慘劇, 死亡67人, 毀樓兩棟
各位看官是否還記得我的網誌--潘國樑89科學風水聊天室--的誌頭照片用的就是1972年發生於香港寶珊道的地滑災害(見圖一), 一共死了67人. 同時在該網誌裡也寫了一篇介紹該次災害的簡單說明--名為"誌頭的故事", 發表於2009年12月17日.
經過了30餘年來的調養與持續發展之後, 我們反過頭來利用 Google Earth 的影像來檢驗當地的風水是好或是壞, 雖然我個人並沒有到現場參觀過.
寶珊道是香港島最高的街道, 可以鳥瞰整個維多利亞港, 所以景觀絕佳, 為香港富人所熱愛的住宅區 (見圖四). 我們把鏡頭拉近一點, 看看它的背後靠山的情形如何 (見圖三). 從科學風水的眼光來看, 寶珊道的上邊坡陡峭, 有三, 四個匯水窪地 (圖三的C1, C2, C3), 容易聚水 (記得水可載舟, 亦可覆舟), 如果邊坡的組成物質鬆散或破碎, 則發生災害的機率就很高. 不幸的是該地的山坡為劇烈風化的火山岩所組成, 上面還蓋了一層崩積土, 所以穩定性不佳, 加上雨水的沖擊, 其不出事者幾希?
我們從遙測影像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良的地質風水 (見圖三), 除了上述的聚水窪地之外, 左側山頂的火山岩(E)已經張裂, 而且發生崩落現象, 所以邊坡才會特別加以處理 (可見到植生非常整齊). 我們都知道,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所以我們從影像上可以察覺到植生具有兩種不同的顏色, 其中較深色者為原來的植生, 顏色較淺者則是曾經發生過滑動的地方 (圖三的A,B,C), 因為植生被地滑破壞而重新長回來, 或經過人為植生的結果. 因此, 除了地質因素之外, 植生已經告訴我們哪裡具有潛在危險了. 我們作此判斷, 依據的就是遙測影像; 例如我從未到過寶珊道, 但是藉著遙測影像, 我就可以知道寶珊道的當地風水.
香港的土地資源非常拮据, 所以每一寸土地都得好好的利用, 即使像寶珊道這種景觀好, 但是地質風水差的地方也要充分加以利用. 至於香港人為什麼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 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大地工程處在監管著香港所有的邊坡. 台北市於兩天前 (即2010年1月28日) 也成立了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大地工程處, 就是要扮演像香港大地工程處一樣的角色. 我們祝福首任的林裕益處長, 希望他樹立一個良好的典範; 也希望其他縣市陸續的成立大地工程處, 為台灣的防治災事業注入一股活力, 以確實保障人民的安全; 更希望各界給予大地工程處多多的支持與鼓勵, 以讓它發展與茁壯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